發布時間:2012-12-20 5:20:49 作者:yztpdq 來源:本站 瀏覽量:4985 【字體:
大 中 小】
【核心提示】
揚州市在加快推進富民強市的過程中,堅持經濟建設、環境保護、民生改善“多贏”的理念,大力推進生態市建設,努力打造秀美、宜居、生態、精致的新揚州。近年來,揚州先后獲得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國家生態示范區、國家園林城市、中國人居環境獎、聯合國人居獎、全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節能型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全國文明城市等十多項國家級榮譽稱號,這些都為創建國家生態市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六個第一】
彰顯揚州生態立市執政理念
第一個確立“生態強市”的發展戰略
早在“八五”期間,揚州就提出了生態建設的理念。上世紀90年代,揚州在引入美國生態理念基礎上,在江蘇省第一個提出“生態強市”的發展戰略。
第一批被國家環保總局確定為全國生態市建設試點
早在2003年,揚州市就被國家環保總局確定為全國生態市建設試點地區,這在江蘇是第一批。
第一批生態市建設規劃通過國家論證
2003年,在德國專家的幫助下,市政府與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合作編制《揚州生態市建設規劃》,在北京通過了國家環保總局組織的評審,成為全國第一批通過國家級論證的地市級生態市建設規劃。
第一個創成全國生態示范區“一片綠”
2000年起,揚州市在全省率先啟動了全國生態示范區創建工作,到2003年10月,各縣(市)及邗江區全部建成了全國生態示范區,在全省率先實現了“一片綠”。2002年,揚州市區通過了國家環保模范城市的考核。2005年8月,揚州市在全省第一個通過了全國生態示范區(地市級)的考核驗收。
第一個創新城市永久性綠地保護機制
在國內首創以市人大常委會決議的方式出臺永久性綠地保護制度,經確定的永久性綠化地塊不得隨意變動或改作他用,更不得進行經營性開發建設。目前市區已確定了三批永久性綠地,共281.15萬平方米,占市區綠地面積的7%。
第一個創成全國有機食品基地示范縣
2006年10月,寶應縣被國家環保總局、國家有機食品認可委員會批準為全國唯一的全國有機食品示范縣。
【三個階段】
見證生態揚州綠色崛起步伐
起步階段(2003-2005年)
揚州市自2003年起,全面啟動國家生態市建設工作,提出“生態強市”發展戰略。2003年,市政府與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合作編制了《揚州生態市建設規劃》,并通過國家評審,揚州市五屆人大常委會五次會議作出決議,批準實施。2005年,通過全國生態示范區(地市級)的考核驗收,下轄的寶應、高郵、江都、儀征及邗江全部建成全國生態示范區,在全省率先實現“一片綠”,生態市建設工作實現了階段性目標。
提速階段(2006-2009年)
2006年和2008年,揚州市委、市政府先后召開了建設生態市工作大會和創建國家生態市推進大會,制定印發了生態市建設行動計劃,全面動員部署生態市建設工作。2007年和2009年兩次召開縣(市、區)“一把手”環保述職會,對各地創建工作進展情況進行點評和問責,有力推動了創建工作的開展。在這一階段,全市累計有28個鄉鎮建成了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創成全國環境優美鄉鎮29個、省市級生態村381個、綠色社區78個、綠色學校272所,為創建國家生態市打下了堅實基礎。
沖刺階段(2010-2012年)
為迎接2014年揚州城慶2500周年,市委五屆八次全會作出了“四城同創”的重大決策。2010年以來,市委、市政府先后3次召開創建國家生態市推進會,市政府專門成立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和指揮部,由市政府分管市長親自擔任總指揮,市直28個部門參加,定期召開會議,研究部署創建任務,協調解決創建難題,強勢推進創建工作。全市各地都建立了創建領導小組、創建指揮部和專門工作班子,形成了“政府統一領導、部門分工協作、社會共同參與”的創建工作格局。通過全市上下的努力,目前,全市1108個行政村中,已有949個村創成市級生態村、65個村創成省級生態村、3個村創成國家級生態村,生態村創成率達91.8%;全市累計有72個鄉鎮獲得國家生態鄉鎮命名或通過考核待命名,國家生態鄉鎮創建實現了全覆蓋;下轄的江都區、邗江區、寶應縣、高郵市已通過生態創建國家考核,儀征市通過了國家技術評估。揚州大市今年9月份通過了國家技術評估,并根據評估組的要求進行整改提升。
【四大轉變】
生態文明演繹揚州的美麗嬗變
揚州市自2003年全面啟動國家生態市建設工作的10年來,歷屆市委、市政府領導牢固確立“環保優先、生態立市”理念,始終堅持把生態市建設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抓手,作為彰顯城市特色、增強城市核心競爭力的重要路徑,作為堅持以人為本、提升人民群眾幸福指數的重要載體,努力探索踐行符合科學發展、具有揚州特色的生態建設之路。
實現由“環境換取增長”向“環境優化增長”的轉變
揚州是歷史文化名城,又是南水北調東線的調水源頭,如果沿襲傳統發展模式,生態環境必然不堪重負。揚州以生態市建設為載體,以“不欠新賬、多還舊賬”為原則,實現由“環境換取增長”向“環境優化增長”轉變,做到經濟建設與生態建設一起推進,產業競爭力與環境競爭力一起提升,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一起考核,物質文明與生態文明一起發展。
市委、市政府相繼作出《關于進一步加強生態建設環境保護的決定》、《揚州生態市建設考核獎勵辦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每年組織實施一大批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和生態建設工程,推動城市環境的改善。
近年來,我們探索以生態工業為重點,推行傳統產業生態轉型。以開發區為重點,高起點規劃建設生態工業園,構建電力—建材、廢紙回收利用、太陽能、化工產業等四條循環經濟產業鏈,2010年,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創成了國家級生態工業示范園區;以生態農業為基地,開展農業循環經濟建設,大力建設有機食品、綠色食品和無公害食品基地,下轄寶應縣建成全國首個有機食品基地示范縣;以發展舊物調劑和資源回收為突破點,建立社會靜脈產業;以生態建筑業和生態旅游業為亮點,改善人居環境。
實現環境管理由城市為主到城市農村并重的轉變
近年來,揚州市通過不斷加大投入,新建改造城市道路,翻建街巷,新增綠地,美化、優化了城市環境,實現了城市道路環網化、通暢化、綠化。累計投入20多億元用于城市污水處理設施和配套管網建設,建成城市污水處理廠8座,城市污水處理能力由“十五”期末的10萬噸/日提高到57.25萬噸/日,污水日處理量由5萬噸提升到44.63萬噸。引進國際先進技術建成投運的揚州恒星醫療廢物處置中心,有效解決了全市鄉鎮以上醫療機構和村級醫療衛生單位的固廢集中無害化處置問題。投資2億元建成了無害化垃圾填埋場、新建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等環境基礎設施。市區先后投入20多億元進行水環境綜合整治,對城區20多條河流實施截流、清淤、傍河植綠。
通過實施瘦西湖活水、古運河風光帶綜合整治、城鄉河流水環境專項整治工程,使得城區水系得到了活化、凈化。特別是近三年來,全市累計投入資金近28億元,大力推進鄉鎮污水處理、生活垃圾處理、醫療廢物處置、飲用水源保護等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全市所有鄉鎮都建成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和垃圾轉運設施,358個鎮級以上衛生院、1236個村級醫療衛生單位和私人診所的醫療廢物全部得到安全集中處置。全市農村基本實現了“污水處理、生活垃圾轉運、醫療廢物處置、區域供水”等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的“四個全覆蓋”。
實現由污染防治為主到生態修復建設并重的轉變
揚州緊緊抓住影響環境質量的突出問題,以扎實有效的措施,整治污染、修復生態、改善環境。大力實施“減排工程”、“碧水工程”、“藍天工程”,加快生態修復和生態建設步伐,著力改善城鄉生態人居環境。
以打造“綠楊城郭新揚州”為目標,從2005年起,揚州市全面啟動了“讓森林走進城市、讓城市擁抱森林”的森林城市創建工作,保持每年新增城市綠化面積100萬平方米以上,市區新建了曲江公園、蜀岡西峰生態公園、潤揚森林公園、體育公園、宋夾城濕地公園等一批生態廣場和中心。目前,全市森林覆蓋率達19.3%,市區綠化覆蓋率達43.34%,人均公園綠地面積近13平方米。
揚州市在生態市建設過程中,按照“護其貌、養其顏、揚其韻、鑄其魂”的思路,把古城區作為優秀的人工生態加以保護,在中德兩國技術合作項目的支持下,與德國政府、世界城市聯盟等國家和國際組織合作開展揚州可持續的城市更新,彰顯城市文化內涵。通過整體控制,對 5.09平方公里的老城區、148個文物保護單位進行整體控制,全面保護老城區的整體傳統格局與風貌。使老城區的交通狀況、基礎設施配套水平、公共綠化空間及生活居住環境質量得到改善。既能延續歷史文脈,又能改善老城區的環境,促進了古城的人文生態景觀建設。用社會生態化的方法保護與整治古城,既延續歷史又開創未來。
以保護南水北調水質為重點,加強污染防治和生態修復。在核心保護區內全面實施循環經濟,調整產業結構,大面積實施生態農業,嚴格保護濕地,修復治理河湖水體,高標準治理工業污染源,對城區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的處理排放提出嚴格要求,確保產業發展和城市建設不對調水源頭產生污染。目前我市境內調水水質優于Ⅲ類,主要指標符合Ⅱ類的標準,符合國家調水水質要求。
實現由政府環保部門環保向全民參與全民環保的轉變
生態市創建是一項惠及全民的民生幸福工程,離不開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參與。為此,揚州市深入開展了以“十大綠色創建”為代表的“綠滿揚州全民生態行動”,動員各行各業、千家萬戶投身生態市創建實踐,共建共享美好家園。僅2011年就創成綠色家庭8000個、綠色社區62個、綠色學校163家、綠色醫院92個、綠色商場10家、綠色賓館11家、綠色機關70家、綠色企業62家,成立了1萬人的環保志愿者隊伍、100多人的環保通訊員隊伍以及40人的市化工園區環保監督隊伍。今年6月5日,成功舉辦了“綠滿揚州·生態家園”主題表彰會,對全市涌現出的150個“杰出綠色明星”、“綠色家庭標兵”、“綠色企業標兵”、“綠色社區標兵”、“綠色學校標兵”、“綠色窗口標兵”等綠色創建典型,進行了表彰宣傳。通過持續開展全民創建宣傳教育活動,全市上下“創建惠民、創建為民、創建靠民、創建育民”的生態創建意識深入人心,形成了“政府推動、部門聯動、全民行動”的創建工作格局,全社會對生態創建工作的知曉度、參與度和滿意度明顯提升,省社情民意中心民調顯示,2011年揚州公眾環境滿意率為92.8%,連續3年在全省名列前茅。
信息整理:揚州拓普電氣科技有限公司 信息來源:
86dnq.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