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5-5 8:28:37 來源:本站 瀏覽量:5439 【字體:
大 中 小】
寶應縣氾水鎮東北有不少村莊是以橋命名的,如四里橋、石橋、賈橋、潘橋、馮橋、雍橋等等,其中最出名的是石橋。其實古時候不叫石橋,而叫“六砣橋”。
清代這里一河中隔,兩岸百姓來往不便,要造橋又因河寬費用高,籌資不易。有一年天上下來六個大力士,搬來六個特大特大的石磙子,安放在河兩邊近岸處,可以作為橋墩。這一來造橋就不難了,人們在墩子上擔起長木板,造起了一座帶扶手欄桿的橋梁,當時就叫“六砣橋”,位置在今石橋中心校的后面。當年橋北還有座甘露庵,院中曾有一棵高大的古銀杏樹,樹干有大匾粗,可與氾水鎮南迎豐村三官堂那棵銀杏王相比美,后來該庵做了合作醫療室。清代有部淮戲叫《六砣橋搶親》,唱的就是這里的故事。
日久年深,橋身逐漸朽壞,光緒年間一郭姓大戶捐石料重修此橋,六砣橋便改名為“石橋”了。有一年橋頭自發地冒出了一棵松樹,長得青枝綠葉,十分秀美,本地人深感稀奇,稱它為“神松”。此松一出,石橋地區年年五谷豐登,而且人才輩出。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光緒年間的鮑源深,字穆堂,號花潭,晚年號隱庵,授光祿大夫、翰林院編修,官左副都御史、建成將軍、山西巡撫,妻封一品夫人。清末民初,石橋村建起了一座聞名遐邇的鮑氏莊園,月池牌坊,亭臺樓閣,建筑雅麗,花木成林,整個園林占地達300余畝。一時間官宦商賈、文人墨客,爭相來訪,使石橋名聲大振。抗日戰爭時期,這座美麗的莊園毀于戰火。
建國后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這里曾設石橋鄉,原鄉政府所在地其實不是石橋村,而叫盤岔口。石橋村在賈橋以西朱馬河南岸。2000年4月撤鄉并鎮,石橋鄉被并入氾水鎮。
信息整理:揚州拓普電氣科技有限公司 信息來源:
86dnq.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