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城彩衣街可打造東關街第二 規劃復建小秦淮河沿岸遺跡
發布時間:2013-4-23 6:37:58 作者:yztpdq 來源:本站 瀏覽量:6669 【字體:
大 中 小】
揚州能否按照“雙東”模式打造彩衣街,挖掘小秦淮河歷史文化內涵,開放董子祠并復建大滌草堂?老揚州、市文博辦錢愛民就拓展揚州市文化旅游新區域提出一些意見。
市民建議
彩衣街打造成“東關街第二”?
錢愛民介紹,近年來,彩衣街通過整治,新鋪了石板路,建起了亭臺,粉刷了街邊店鋪,乍一看,真有點東關街的韻味,游人也不少。但仔細一比較,他就找到了兩者的差距,“主要是此街店鋪‘門面’缺少整體的精心打造,對它蘊涵的歷史文化元素更沒有展示。其實,彩衣街也是揚州老城歷史遺留的主要街道之一,清康雍乾年間,以做衣服而聞名。乾隆六下江南,彩衣街還是皇帝出行的御道,那時它的交通地位與今日的文昌中路差不多。”
錢愛民粗略統計了一下,該街30號曾是晚清廣東鹽運使楊紫木的住宅,彌陀巷深處有揚州八怪之一羅聘的故居。“這些都是彩衣街歷史文化的亮點。如果我們按照‘雙東’模式來打造它,街邊店鋪‘門面’力求古色古香,再集中開幾家制衣作坊,或辦個‘傳統服飾文化展示館’,并對歷史文化遺跡立碑介紹,彩衣街是能夠成為‘第二條東關街’的。”
小秦淮河沿岸遺跡能否復建?
走到彩衣街大東門橋上,就可以欣賞到風景宜人的小秦淮河。錢愛民介紹,這條河上現有10座橋,串起許多歷史故事:大東門橋往南是務本橋,橋東邊連著務本堂,那里曾是清代運司公廨的一處官堂;務本橋前還有新橋,此橋建于民國十年,這里曾誕生過揚州城最早的公共圖書館;新橋再往南是小東門橋,此橋因史可法抗清被俘而聞名……錢愛民有些惋惜地說,這些內容在長達2公里的沿岸竟沒有半點反映,僅建了一些寫著“小秦淮河”字樣的路標,不免讓人遺憾。其實,要挖掘小秦淮河歷史文化內涵并不難,因為河道未改、老橋猶存,如在相關處豎個牌立個碑寫上簡介,再添幾條游船在河中穿梭,亮點就顯現了。
此外,小秦淮河沿線歷史遺跡眾多,蜚聲海內外的當數董子祠和大滌草堂。董子祠位于務本橋旁北柳巷內,始建于明代弘治年間,它是為紀念董仲舒而專門修建的祠堂。董仲舒與孔子、朱熹并稱為“儒學三大家”,曾在揚州為官,其“獨尊儒術”的學術思想也大多在揚奠定。在全國為數不多的董子祠中,揚州這座保存得最好,經過幾年修繕已復原了它的恢宏氣勢。錢愛民建議,董子祠應早日向游人開放才最具文化價值。而大滌草堂是清代畫家石濤所筑,原址在大東門北河沿。石濤在畫壇的影響深遠,至今仍有不少外地畫家慕名而來,他們既要看“揚州八怪”,也要觀“大滌草堂”,可大滌草堂只在眾多畫家的想象之中。
為此,錢愛民建議揚州市相關部門早日復建并對外開放,挖掘小秦淮河歷史文化內涵的同時,也使揚州老城區多一處佳景。
部門回應
彩衣街、小秦淮河是重點提升區域
對于錢愛民的建議,揚州市旅游局相關人士表示,彩衣街、小秦淮河都是古城重點組成部分,周邊環境優美,文化底蘊深厚,具有極高的旅游開發價值,是古城文化旅游區的重點提升區域。目前該區域建設改造由市建設部門具體負責,旅游部門將加強與建設、規劃部門的對接,對該區域進行實地調研,加強對該區域的科學規劃,拓展古城文化旅游新區域。
“怎樣更好地利用董子祠并發揮它的社會功能,我們也一直在考慮這個問題。”汶河小學北柳巷校區副校長余耀坦言,“其實,我們也在商議董子祠對外開放的相關事宜,因為這里畢竟是學校,我們要保證不能干擾正常的校園秩序,如果節假日對外開放,校園的安全以及對外開放期間的管理、講解等一系列的問題,都需要協調處理好。”
信息整理:揚州拓普電氣科技有限公司 信息來源:揚州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