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市首座“漁博館”落戶邗江區方巷鎮 市民可在這里體驗原始捕魚方式
發布時間:2013-4-21 6:02:34 作者:yztpdq 來源:本站 瀏覽量:4454 【字體:
大 中 小】
漁業,對處在運河邊的揚州人來說,曾經是非常熟悉的行當。邗江區方巷鎮有著廣袤的水資源,漁業已經融入了方巷鎮悠久的地方文化。近期,揚州市首座漁文化博物館的一期布展工作已經完成,漁業圖片以及傳統漁具陳列完畢,目前已經對外開放。今后,市民還可以在這里體驗原始捕魚,感受漁業樂趣。
“漁文化博物館之所以選址方巷,是因為該鎮境內有6500多畝內湖水面、24公里沿湖岸線以及2000多畝的濕地面積。”邗江文化部門介紹,在方巷建設漁文化博物館也是為了讓市民享受“輕舟不用楫,驚濤長在耳”的縹緲意境,同時感受博大精深的漁業文化。
方巷文化站站長楊文龍介紹,漁文化博物館建筑面積逾3000平方米,占地面積約百畝,除了場館外,絕大部分是水域面積,“漁文化博物館現在已經完成一期的布展工作,近百平方米的展廳內涵蓋揚州水域以及漁業的數百張照片,全面展示揚州漁業發展。”
隨著越來越多漁民陸上定居,一些傳統漁具也退出歷史舞臺,瀕臨失傳,因此漁文化博物館內也展出了漁民漁具、用具,系統介紹邵伯湖漁文化發展史,“現在這些漁具都在展館中陳設,展出了提罾、齒罩、花罩等各種漁具,以及水桶、水瓢、馬燈、罩燈等生活用品,還有古近代漁民傳統捕魚方式的介紹。這些都將對漁文化起到極好的保護作用。”
令人期待的是,漁文化博物館內還將建立“漁事體驗區”。楊文龍介紹,體驗區爭取在今年內建成,區域內被分隔成若干個魚蝦蟹類的小區,并建設木棧道,植入景點,進行美化、亮化,在湖岸還將建設“休閑屋”。“在這里市民能體驗最原始的捕魚法,感受漁翁之樂趣。”
除了親身體驗外,市民還將在博物館內品嘗到最地道的漁家食品——龍饃。據悉,龍饃是一種扁圓的芝麻糖饅頭,上面盤著一條張牙舞爪的龍。100年前,山東等地的漁民在方巷鎮定居,由此做出了“南北聯姻”的面點,并傳承下來,變成地方特色濃郁的“漁家年蒸”。
楊文龍介紹,龍饃曾是當地漁民日常飲食的“主角”,目前已經是當地的非遺項目,之后方巷鎮還將龍饃制作工藝申請市級非遺,更好地保護和傳承揚州的傳統文化。
信息整理:揚州拓普電氣科技有限公司 信息來源:揚州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