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標、黃標”環保標志發放 揚城有望實施“區域限行”
發布時間:2012-1-14 4:36:18 作者:yztpdq 來源:本站 瀏覽量:6022 【字體:
大 中 小】
有關部門透悉,到2011年12月底,全市共發放環保標志202986張,其中綠標189544張、黃標13442張,這為今年揚州市區機動車限行提供了依據,區域限行勢在必行。
排污量 黃標車20倍于綠標車
2009年,揚州市開始實行機動車環保檢測,市區東、西、南、北建了4個機動車環保檢測場站(東,廣陵區產業園通安汽車綜合性能檢測有限公司;西,邗江區興盛機動車尾氣檢測站;南,揚州經濟開發區車輛綜合性能檢測中心有限公司;北,維揚長旺機動車檢測中心)。全市已建成8個機動車環保檢驗機構。
市污控處吳明副處長告訴記者,13442輛黃標車都分別進行了調試維修,然后再到原檢測場站檢測,合格后方發給綠標,這樣它的污染就大大減輕了。專業人士介紹,一輛黃標車的排污量相當于20輛綠標車,無標車的排污量就更大了。
按照國家和省廳的要求,所有已建成的機動車環保檢測場站視頻圖像、發標系統和檢測數據均要與地級市環保部門實現聯網傳輸,同時結合我市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復核工作要求,揚州市先后共投入建設資金約60萬元,建立了“檢測機構→縣(市)環保局→市環保局信息中心”三級機構視頻圖像和檢測數據聯網傳輸平臺。
不久還將完成“檢測機構→縣(市)環保局→市環保局信息中心→省環保廳信息中心”聯網平臺建設。這樣一來,檢測場站的檢測過程全部處在縣、市、省三級環保信息中心在線監控之下。
區域限行 共有三種方案備選
吳明副處長表示,我市將建立機動車排放監控系統,不僅讓機動車環檢機構場站檢測數據通過光纖視頻實時傳回市環保局數據網,同時對行駛中的機動車尾氣進行遙測,掌握市區機動車尾氣排放情況。
市環保局準備提請政府對以下區域實施限行,共有三個方案備選:
方案一:文昌商圈,市區鹽阜路以南,大學路以東,泰州路以西,南通路以北。
方案二:瘦西湖風景區,平山堂東路以南,長春路、友誼路以西,大虹橋路以北,念四橋路、揚子江中路以東。
方案三:文昌商圈,市區鹽阜路以南,大學路以東,泰州路以西,南通路以北;瘦西湖風景區,平山堂東路以南,長春路、友誼路以西,大虹橋路以北,念四橋路、揚子江中路以東。
機動車尾氣 已成為主要污染源
近年來,隨著揚州市禁燃區域的擴大和大氣污染整治力度的不斷加大,固定污染源排放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是,機動車流動污染源在逐年增加,機動車排氣污染所占空氣污染的份額不斷上升。據市交巡警部門車輛管理處統計,目前全市登記在冊的機動車輛將近81萬輛(汽車近27.08萬輛),并且每年以20%的速度遞增。根據南京、杭州兩市對機動車輛的測試結果,按我市27.08萬輛車計算,年排放一氧化碳約18.12萬噸、氮氧化物約3.492萬噸、揮發性有機物約2.9萬噸、顆粒物約0.08萬噸。市區機動車污染物排放分擔率為:一氧化碳79.72%、氮氧化物45.72%。我市的空氣污染由過去的煤煙型轉變為機動車排放和煤煙混合型污染,機動車排氣污染已是城市空氣污染的主要“貢獻源”。
吳明說,以上數據表明,如不能有效控制機動車污染物的排放量,市區的機動車污染物排放總量將大幅度上升,大量的機動車尾氣排放形成了新的復合型大氣污染,呈現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碳氫化合物等一次污染物及二次細顆粒物等多種污染物同時以高濃度并存的污染特征,致使大氣氧化性增強,能見度降低,藍天減少。
據氣象局統計數據,城市灰霾天氣增加(市區的灰霾天氣從上世紀70年代的兩天,2001年的每年10天,增加到2008年的每年128天),同時大量機動車尾氣的排放可能導致光化學污染的發生,對人體健康造成極大的傷害,容易誘發皮膚癌和肺癌,嚴重時將威脅市民的生命安全。
【延伸閱讀】
滬杭寧陸續“限行”對揚州有車族帶來影響
國家環保部發布的《機動車環保檢驗合格標志管理規定》顯示,自2009年10月1日起,全國機動車環保檢驗合格標志將統一執行新標準、管理執行新規定。《規定》根據機動車發動機排放標準,核發綠色環保檢驗合格標志或者黃色環保檢驗合格標志。
通俗地講,2000年7月1日前生產的汽車,排放為國零標準的,發放黃標;2002年7月1日前生產的汽車、2004年7月1日前生產的汽車、2007年7月1日前生產的汽車、2009年7月1日前生產的汽車排放標準分別為國一、國二、國三、國四,可以發放綠標。
“綠色標志”和“黃色標志”的區別,簡單地說,黃色表示是污染嚴重,將來在很多城市出入受限。去年9月1日,北京開始拒絕黃標和無標車進京,規定進京車輛必須有綠標。當時揚州市民普遍感覺這一政策影響不大,畢竟揚州進京車輛不多;而隨著上海、杭州、南京等城市陸續推出黃標車和無標車的“封殺令”,揚州有車一族必然會重新審視,如果拿不到綠標而進入限行區域,將通過電子警察識別車牌號碼曝光并處以100元的罰款。
信息整理:揚州拓普電氣科技有限公司 信息來源:揚州市環保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