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1-10-2 16:27:50 作者:yztpdq 來源:本站 瀏覽量:7884 【字體:
大 中 小】
九月九日為陽數,日月并成,俗嘉其名,以為宜于長久。九九諧音“久久”之意,反映人們祈求吉利的心態。重陽節正是一年的金秋時節,菊花盛開,于是盛傳重陽節遍插茱萸,賞菊及飲菊花酒等說,起源于晉朝大詩人陶淵明,他以隱居出名,以酒出名,也以愛菊出名,后人仿效之,遂有重陽賞菊之俗,到了唐代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
插茱萸
茱萸是一種藥用植物,《本草綱目》說它氣味辛辣芳香,性溫熱,可以治寒驅毒。果實嫩時呈黃色,成熟后變成紫紅色。古人認為佩戴茱萸,可以辟邪去災。揚州東鄉灣頭鎮,地處古運河急轉彎處,古代該地遍植茱萸樹,時至今秋,芳香遍野,故名“茱萸灣”。
每年重陽,游人如織,紛紛趕去參加“茱萸會”。
古代揚州系全國香料的集散地,所制香囊遍銷全國各地,重陽時節人們在香囊袋里盛裝茱萸果實及干葉等佩戴起來,其實也和端午節的艾草、雄黃酒、菖蒲的作用相仿佛,可以驅邪敗毒。
菊花酒
菊花酒是我國傳統花卉和中藥,有平肝明目,清熱祛風之功效。過去揚州各家酒店把菊花、青陳皮、佛手等放入酒中,泡制而成一種酒,就叫菊花酒。重陽時節,應時應景,家家皆飲菊花酒。不過歷代的菊花酒也不盡相同,據《揚州畫舫錄》載,揚州歷史上盛產“百花酒”,菊花酒也是其中的一種,上古時代的做法是“采菊花莖葉、高粱、黍米等釀酒,至次年9月始熟用”。到了明代是用“甘菊(花)、煎汁,同曲、米釀酒,或加地黃、當歸、枸杞諸藥亦佳”。
菊花酒自宋代以來,一直系揚州佳釀,已近千年,盡管現在市場上美酒佳釀琳瑯滿目,可是菊花酒卻是很難看得到了。
重陽糕
重陽登高系古代人登臨高處,意味著接近天神。時值九九艷陽天,登高避禍,飲酒祈福,也就成為社會上下非常重視的世俗大節。揚州地處長江下游平原地區,百姓苦于無山可登,無高可攀,聰明的古揚州人仿制米粉糕點,在糕點上插上一面彩色的小三角旗,以示登高(糕),避災之意。
“登高”受人重視,特別是老年人重視的另一個原因是高(糕)有高壽的意思,人們認為“登高”可以長壽。
九月九日食糕的習俗起源很早,“糕”之名,雖然起源于六朝之末,但糕類食品,在漢朝時已出現,六朝時期登高古風得到光大,重陽節的習俗開始形成,糕自然成為節令食品。唐稱“麻葛糕”,宋時已稱“重陽糕”。吳自牧在《夢梁錄》中記述九月九日:此日店肆,以糖面蒸糕,上以豬羊鴨為絲簇訂,插小彩旗簇之,名曰“重陽糕”。由于糕面有多種裝飾,明清以后又稱“花糕”,糕上置小鹿圖案稱為食祿糕,糕上棗粟獅子等飾品,都是中國傳統的祈子象征物,表示人們在秋收時節祈求子嗣的愿望。
在傳統的觀念中,雙九還是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意思。1989年我國政府把每年的農歷九月九日定為老人節,使得傳統的民間重陽節與現代的紀念日巧妙地結合起來,成為一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老年人節日,由此重陽節在當代中國被賦予了新的意義。
信息整理:揚州拓普電氣科技有限公司 信息來源:
86dnq.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