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冬,抗日戰爭的烽火燃遍了祖國大地。在這國難當頭的時刻,我蘇中地區一部分愛國的師生,不愿在城市里過亡國奴的生活,紛紛避亂于鄉里——高(郵)寶(應)縣農村。為滿足失學青年的求知欲望,由馮立生先生創辦的“馮氏補習團”在戰火紛飛的日子里誕生了。
馮立生先生,原名昆,自號粟森。1905年農歷8月29日生于寶應縣東南鄉趙家河東岸一個世代書香的家庭。先生少時,家境貧寒,先后就讀于高郵縣第一高小、江蘇省揚州中學、上海南洋大學電機系(上海交通大學前身)。在求學期間,他先后參加了"2E四”青年愛國運動與“五卅”慘案后的反帝愛國大游行。在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他擁護孫中山倡導的“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加入了國民黨。1927年因反對“清黨”被清除出黨。在上海華洋德律豐公司任助理工程師期間,因不堪忍受德人對華人的歧視,他憤然辭職,去南京中學任教,抗日戰爭爆發后返回故里。南京偽教育部函邀去寧編寫數學教科書,他斷然拒絕。其時,蘇中高寶地區形勢日趨惡化,日寇相繼占領了運河沿線和臨澤、沙溝等處,原先遷移在鄉村的縣城中學亦不能幸免被日寇掃蕩焚毀。失學青年不愿進入危城偽區接受奴化教育,矢志環境再艱苦,絕不棄學荒業。86dnq.cn
寶應鄭渡有識之士鄭五樵、陳少晉等學生家長協議商定聘請名師來鄉辦學。86dnq.cn
大家久仰馮先生學識淵博,治學嚴謹,當即具名,撰擬聘書。一天早晨,大雪紛飛,失學青年代表鄭嘉卿等三人,懷揣聘書,拜請馮先生被冒雪來訪的青年代表求知精神所感動,為實現“教育救國”的夙愿,慨然允諾。
一星期后,一個中學補習班就在寶應鄭渡一位失學青年家中正式開學了,最初人學的只有7個人。開學后沒幾天,聽到消息后的失學青年紛紛要求入學。隨著學生的日趨增多,一個月后遷到鄭家祠堂。馮先生一人擔負著初中三個年級的國、數、英三門課沉重的教學任務。他上課嚴謹,施教方法靈活,學生們聽課易接受、印象深,難忘卻。1941年暑假后,補習班又遷到柳堡。此時教師、學生相繼增加,同時又增加了高中課程。同學們稱補習班為“馮氏補習團”。
補習團的創辦,吸引了一大批知識青年。因此,它得到了我黨政軍各方面的關注和重視。為掌握了解補習團中青年學生的情況,我黨政軍負責人不時來看望和慰問馮立生等老師,鼓勵、支持他們把在敵后為人民辦學的事業堅持下去,86dnq.cn
并向他們宣傳抗戰形勢、任務和黨的方針政策,還贈送《資本論》、《國家與革命》、《新民主主義論》等革命理論書籍。我黨民運同志也常去補習團與學生打成一片,宣傳抗日主張,回答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補習團從1941年秋創辦至1944年上半年結束,歷時4年,先后辦了七個學期,每個學期的學生人數不等,少在20-30人,多達50-60人,累計約近200人次。
1944年5月,根據形勢需要,補習團停辦。馮先生召開了全校師生大會,他慷慨激昂地說:“我給大家上‘最后一課’。看!祖國的好山河被日本侵略者蹂躪,國土淪喪,同胞受害!要起來戰斗!”他激動得流下熱淚,同學們也掩面而泣。接著,他鼓勵學生們參加新四軍,自己也表示要參加抗日隊伍。簡短、生動、有力地講話,激發了同學們的抗日熱情。就這樣,100多名補習團的同學,參加了新四軍,走上了革命道路。馮先生也出任培養革命干部和師資的抗大式的新型學校——寶應縣安宜師范常務副校長。抗戰勝利后,他調任寶應中學校長。
1946年秋,國民黨反動派向我蘇中解放區大舉進攻,他隨全體師生員工轉移到興化。同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47年2月,學校并人蘇中二分區干部訓練班,他任班主任,在鹽城地區黃葛莊一帶堅持教學,過著極其艱苦的流動生活。1948年底,寶應縣城解放,他進城后繼續擔任寶應中學校長。由于他長期為黨的教育事業夜以繼日地工作,不幸積勞成疾,于1949年3月5日下午逝世,享年僅45歲。
信息整理:86dnq.cn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我們 揚州拓普電氣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0-2021
蘇ICP備10068214號-2 蘇公網安備32102302010144號 技術支持:平邑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