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蘇直流輸電工程 閃耀技術創新光輝
發布時間:2012-4-5 3:24:24 作者:yztpdq 來源:本站 瀏覽量:5438 【字體:
大 中 小】
3月30日18時43分,±800千伏錦屏—蘇南特高壓直流輸電線路全線架通,標志著我國在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建設上又邁出了堅實一步。錦蘇工程應用了眾多自主研發的新設備和新產品,推動了我國電力科技水平的提升?!?br />
3月30日,錦屏—蘇南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線路工程完工。在宣告完工的那一刻,國家電網公司直流建設分公司員工無不歡欣鼓舞。在工程建設中,直流公司堅持以技術創新為導向,大力開展技術研究和技術攻關,引導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的應用。特高壓直流線路建設處處閃耀技術創新的光輝。
大截面導線展放:一次技術革命
經典電工理論——歐姆定律表明,提高直流輸電能力的路徑有兩條:一條是提高輸送電壓,一條是增大輸送電流。
錦蘇工程開六分裂900平方毫米大截面導線的應用先河,將我國直流輸電技術的導線選擇定位在一個新的高度,也為我國直流輸電實現“電壓和電流雙提升”奠定了基礎。
直流公司技術人員表示,應用900平方毫米大截面導線,需要攻克施工展放技術難題。“如同上世紀80年代初用張力展放替代傳統的人工展放一樣,大截面導線展放同樣是導線展放技術的一次革命。”
隨著導線截面的增大、分裂數的增加以及導線破斷力的提高,900平方毫米大截面導線對現有的導線展放工藝、設備、質量以及施工安全、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受設備本身的制造技術以及施工安全性的限制,在導線截面增大的同時,不能簡單地增大導線展放設備的額定出力。為此,經過努力攻關和探索,我們形成了‘一牽3’‘二牽6’等大截面導線展放新工藝,為大截面導線應用提供了有利的技術支撐。”直流公司技術人員說。
“一牽3”、“二牽6”導線展放新工藝,是導線張力展放技術的一次重大突破。它有效解決了利用現有設備展放大截面多分裂導線的難題,既降低了施工安全風險,又提高了多分裂導線的展放施工效率、展放質量以及作業安全性。
大規格角鋼:實現“中國制造”
在錦蘇工程線路上,有248基鐵塔顯得與眾不同。它們的塔材,采用了由我國首次自主制造的大規格角鋼。
隨著導線荷載重量的增大,起支撐作用的鐵塔的角鋼承載力也要相應增加。增加角鋼的承載力通常有兩種途徑:一是增加角鋼截面積;二是提高單位面積上的承載力。
增加角鋼截面積會增加使用的鋼材量,從成本上看并不劃算。因此,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看,提高角鋼單位面積上的承載力更為可行。提高單位面積承載力,就是提高材料的“應力”,如采用35號鋼、45號鋼、Q345型鋼、Q420型鋼等。
“但是,以往受我國角鋼制造能力限制,單個構件規格可能無法滿足承載力要求。此時,只能將兩根或者多根角鋼組合起來使用,由此發展出多拼角鋼技術。”直流公司技術人員表示,“采用這種技術,需要在角鋼之間用許多綴板連接或焊接,導致鐵塔變重,且結構受力不清晰,存在一定的安全風險。”
大規格角鋼的制造成功,改變了這一現狀。大規格角鋼的應用具有顯著優勢,它改變了雙拼和多拼角鋼的不合理截面形式,降低了鐵塔鋼材指標,優化了鐵塔構件的構造,大量減少連接螺栓和綴板,降低鐵塔組立的施工難度。工程對大規格角鋼的應用,直接推動了角鋼制造技術的進步,并帶動相關行業的發展,實現了從依靠進口向“中國制造”的轉化,促進了民族工業的發展。
“依托錦蘇線路工程建設,我們開發出大規格角鋼。它和北京‘鳥巢’所采用的Q460高強鋼一樣,成為我國高強鋼成功實現國產化的典型經驗。”相關專家評價說。
分節復合絕緣子:創新的產品
你聽說過絕緣子,也應該聽說過復合絕緣子,那你知道分節復合絕緣子嗎?錦蘇工程線路就創新采用了這種產品。
由于絕緣水平的需要,特高壓直流線路的復合絕緣子長度達12米,相當于四層樓的高度。超長的規格增加了產品制造和運輸的難度。國家電網公司因此提出了將超長復合絕緣子分節的設想,這就是分節復合絕緣子。
分節復合絕緣子,實質上就是將一支超長復合絕緣子用兩支短的組合替代。為了保證原長度不變,需要在兩根復合絕緣子中間串聯一段金具。但是金屬的串入,改變了絕緣子的電場分布。此時,必須統籌兼顧絕緣子的電氣絕緣性能和機械性能,最大限度地壓縮中間連接金具的尺寸。
在總結和分析“V”形絕緣子串運行經驗的基礎上,科研人員成功地研制出新型的內襯式“封閉碗頭”。所謂“封閉碗頭”,是一種封閉對稱性結構,球窩連接部位沒有開口,保持了傳統絕緣子“球—碗”連接方式的一致性,具有通用、互換和轉動靈活的優點。“封閉碗頭”的應用,不僅滿足了復合絕緣子分節要求,還有效解決了輸電線路運行中“V”形復合絕緣子串掉串的難題。
“構思奇特,結構精巧,是考慮了連接型式和絕緣損失的最優方案,充分體現了特高壓建設者的智慧,為分節復合絕緣子在特高壓直流線路工程上成功應用奠定了基礎。”專家表示,分節復合絕緣子及“封閉碗頭”的應用,為更高電壓等級直流輸電線路絕緣子串的設計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
旋挖鉆機成孔:填補國內空白
輸電線路的施工,起于基礎坑洞的開挖。
掏挖基礎是輸電線路工程普遍采用的一種基礎型式,與大開挖式基礎相比,在環境保護、混凝土養護、減少回填作業、充分利用原狀土地質等方面有著顯著優勢。但長期以來,受機械成孔技術的制約,大多數基礎作業還停留在“刀耕火種”的年代,仍依靠人力施工,時常面臨塌方的危險,安全風險大。
特高壓直流線路基礎較以往線路更深、更大,掏挖基礎施工的安全風險更加突出。如何堅持以人為本,更好地完成線路基礎施工?
直流公司以錦蘇工程線路建設為契機,結合工程特點,在建筑行業廣泛應用的旋挖鉆機的基礎上,研究開發出適用于輸電線路掏挖基礎應用的DR125T型掏挖鉆機,填補了國內輸電線路掏挖基礎施工機具的空白。
DR125T掏挖鉆機充分借鑒大型旋挖鉆機的優點,以發動機為動力,通過液壓傳動裝置驅動鉆桿及鉆頭轉動,可實現直孔鉆進作業和擴底作業,并可自行取土。
“它滿足了輸電線路點多、移動頻繁、路況差等特殊施工工況的需求。特別是增加了鉆桿自動定位及回位、蛙腿支撐等功能,應用先進的坑下激光測量技術,適應了輸電線路掏挖基礎的施工特點。”直流公司技術人員說,“它的應用,將人們從繁重的體力勞動和施工風險中解脫出來,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宗旨。”
一項項凝聚特高壓建設者智慧的技術創新,填補了國內外電網技術空白,體現了建設者敢于創新的氣魄和勇氣。隨著以特高壓電網為骨干網架的堅強智能電網的建設,在實現“中國引領”和“中國創造”的征途上,技術人員必將帶來更多驚喜。
信息整理:揚州拓普電氣科技有限公司 信息來源:國家電網公司直流建設分公司